“1:1打印精密器件,误差率不足0.1毫米。”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模具制造中的精密元件,居然可以3D打印出来。4月21日下午,在北仑精密模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精密检测与3D打印体验会”现场,一台高智能数据读取装置,正在对一个汽配零件进行全方位扫描,而与电脑相连通的快速制造成型机内,复制的零件三维立体模型正逐渐成型。
模具是工业之母,作为制造业高度发达地区,我区至今已集聚了上千家模具企业。尽管业界知名度很高,但模具产业也存在“大而不强”等问题。为突破发展瓶颈,我区着手开展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推动模具制造业向高端精密升级。
北仑精密模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正是我区模具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一部分,依托区科协、行业协会以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智库资源,努力在精密检测、3D打印制造和压铸制造智能化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服务并支持模具企业实现重点产品升级换代,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我区制造业技术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一园一基地三中心”是这一创新平台的精彩架构。一园,即正在加速建设中的大契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园。目前已有近50家模具企业入驻。一基地,即去年成立的市模具产业知识产权创新基地,通过实施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等六大创新行动,该基地新增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
三中心,则包括与宁职院合作,共建北仑精密模具技术协同创新模具中心,开展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交流和产业化服务;与北仑检验检疫局合作,共建北仑金属材料检测中心,开展材料检测、技术支持、质量评价和标准制定等服务;与宁职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成立市模具汽配产品检验中心,为汽车配件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质量认证等服务。
“我们的模具产业要实现百亿跨越,下阶段问题就是怎么提升、怎么智能化,怎么解决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工艺需求,创新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难题,还有设计上的再提升。”区科协有关负责人说,平台汇集所有科协资源,集合成“最强大脑”,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像此次展示的模具新材料及3D打印技术,一旦和传统模具业务良好结合,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记者看到,在模具新材料及3D打印国际论坛现场,与会企业代表向来自瑞典、台湾、上海、南京的国内外专家争相提出自己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寻求专家的帮助。“单家企业资源有限,有政府牵线搭桥,通过他们的平台,更容易找到专家,化解技术上比较大的难题。”君灵公司副总经理胡宁安说。
据悉,今年9月份,我区还将组织专家院士深入企业一线,实地了解情况,并就各企业提出的相关技术难题给予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