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宁波慈溪制造正以建设互联网工业强市为新起点,加速迈向智能化。
打造“机器换人”升级版,我市全方位推进“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产品”为显著特色的智能制造,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慈兴轴承、慈星股份正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方向引领慈溪制造迈向慈溪智造。
战略定位树标杆
“方向对了,路就不远。”这是慈星股份董事长孙平范带领企业由电脑针织横机向工业机器人直至服务机器人延伸拓展的名言。如果说2012年开始向工业机器人转型是“市场倒逼”的话,那么,从2014年下半年启动的服务机器人产业则是“主动出击”,打有准备之仗。这两次转型突破无不与市场调查、选准定位紧密相联。
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慈星股份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经济和先进制造高端装备领域,打造人工智能引擎,立足当前,全面进入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抢抓高速发展黄金机遇;放眼长远,布局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把握更大的潜在市场。
慈兴轴承拥有国家实验室,经过前后8次产品升级改造,“转”入新的产业层次,目前高档汽车专用轴承与国际一线品牌同质同价。从2010年到2015年的6年,慈兴集团逆势转化,全国行业地位则由2010年第13位上升到如今第6位。“没有坚忍不拔、大刀阔斧的产品升级,就没有如今站在行业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慈兴董事长胡先根说。
打造产品领域和制造领域智能“双领先”引擎,机器人用柔性轴承将使我国最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达到国际水准先进水平,是我省轴承行业首个国家科技部863项目;企业承担的“轴承制造车间数字化改造提升试点项目”被列入2015宁波市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培育试点项目,这是宁波轴承行业首个智能化成套装备试点专项。
智能化制造产品
慈兴智能化成套装备项目为期两年,将研制和采用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和软件体系,建立云数据分析管控平台,实施以数据规划、数据分析、数据驱动为主线的车间数字化提升改造。2015年初规划实施以来进展顺利,试点车间共有3条智能化装配线,目前,热处理车间计划年内实现智能化无人操作。据了解,整体完成后人员可减少30%左右。
谈到打造“智能工厂”的认识和做法时,胡先根充满信心和期待:“由自动化生产推向智能化生产,就是要把德国实施的工业4.0经验作为学习标杆,努力实施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推进大数据和工业云计算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把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推向更高水平,达到质量最优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慈星互联科技是慈星股份注资亿元打造的全球首个毛衫互联网个性化定制平台,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已逐步走向成熟,这个平台的核心环节是智能化样板工厂。目前,智能柔性定制平台试点示范列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公示名单,为宁波市首个民营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如今,这些客户只要登陆这个“织可穿”云制造平台,挑选由多位优秀毛衫设计师设计的款式,并在网站上下达订单,智能化样板工厂立即就用智能制版系统生成的上机文件,由慈星电脑横机织片、慈星自动缝合系统自动缝合、智能化熨烫成型……从平台选样下订单到送到客户手中只需7天时间,价格低于市场同款同质零售价。
制造智能化产品
2013年-2015年连续三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预计2016年以后5-8年将迎来高速增长期。然而,工业机器人全球技术和市场已十分成熟,主要技术为德国、日本等国家控制。
自主创新,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慈兴轴承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柔性轴承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将使最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达到国际水平,提升中国整体工业智能机器人制造业国际水准, 工业机器人轴承项目已列入国家工信部2016年工业强基工程公示名单。经过研发攻关,目前已小批量投产,今年预计销售超亿元,2017年可规模化生产。
慈星股份选择“扬长避短”的战略,切入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控制系统,以及有巨大需求量的系统集成应用,并导入机器视觉技术,将慈星机器人公司定位为“掌握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商”。今年聚焦精益化发展方向,重点瞄准纺织行业自动化、三C行业组装、柔性制造等行业,面向珠三角、长三角客户市场,预计销售1亿元。另一方面,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与全球一流高手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今年4月9日,慈星股份携旗下的浙江开心果机器人公司全球首次推出阿U兔智和阿U幻境两款产品,采购订单达6.5万台,订单额超过1亿元,阿U也成为国内首个智能产品订单过亿的动漫IP;阿U兔智也于近期销售。